摄影重在讲故事,而不仅仅是拍一幅好看的照片

| |

发自: 中国摄影报 网编:琳琳 | 时间: 2013-5-21 | 浏览: 1916

摄影重在讲故事,而不仅仅是拍一幅好看的照片

来源:《秘境PHOTO》

 
迪迪埃(Didier De Fays)是法国权威摄影网络杂志
Photographie.com的创始人、法国才华摄影基金项目总监、著名策展人
 
 
    2012年8月,在大理国际影会银海山水间展区接受影会记者采访时,他说:“这是我第二十次来中国,我参加过中国的很多摄影展,包括平遥和杭州等地很不错的摄影节,这次我策展参加大理国际影会的摄影家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都在谈论这个世界。” 
 
“非法国裔法国摄影家”的法国视野
    第四届大理国际影会法国展区有10位摄影家的作品,其中三位摄影家随着作品来到了大理。在策展主题为“看法国(VU DE FRANCE)”的背景下,他们的非法国裔身份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萨莎(Sacha VanDorssen Neeltije)是荷兰裔,清真美(Mami Kiyoshi)是日本裔,迪安娜(Diana Lui)是马来西亚人和美国人的混血儿。对此,迪迪埃解释说:“虽然他们不是法国人,但都和法国相关联。之所以选择这三位摄影家参展,是因为我希望在另外一个层面和中国摄影艺术界对话。法国与中国有着更广泛的艺术联系,三位摄影家的背景非常国际化,而我策展主题又定为‘看法国(VU DE FRANCE)’,实际上是表达从法国视野看世界的意思。” 
   
迪迪埃:“中国是法国才华摄影基金重点关注的国家”
    迪迪埃对大理国际影会记者说:“这次大理国际影会让我感到中国非常国际化,大理国际影会和亚洲各国的密切关联性,包括与法国才华基金项目的合作,使大理国际影会不再是西方国家或者东方国家的摄影交流,而是亚洲国家之间的摄影对话,我觉得这点非常有趣。”
    在数码技术不断挑战专业摄影独立存在的脆弱时代,寻找新摄影家非常重要,迪迪埃说:“2006年以来,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一直和中国合作,期间的过程虽然不易,但基本顺利。这一项目的初衷是发掘新锐摄影家,在‘人人摄影’时代,我们力求从更长远考虑,不断提升摄影水准。在目前全球化背景下,摄影项目必须走国际化路线,中国的发展引人注目。因此,中国是法国才华摄影基金重点关注的国家。
    大理国际影会是中国第三代摄影节,最让我感兴趣的不仅是它的国际化,而且是它所呈现出的亚洲内部的交流和交织。大理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非常适合举办摄影展,我会持续关注大理国际影会发展。”
 
挑选新锐摄影家秘笈:“在摄影作品的故事中解码他所传达的信息。”
    法国才华摄影基金项目到目前已办到了第50期,据迪迪埃透露,他的Photographie.com现在也和美国和瑞士的基金会合作,而他寻找新锐摄影家的方式也会采用传统的竞赛方式来筛选,但重要的是用尊重的眼光去看待摄影作品,他对大理国际影会记者说:“我们也许对摄影家一无所知,犹如白纸一张,但要能很快领会摄影师所要传达的意图,评审和摄影师之间的这种沟通非常重要。从大理国际影会参展摄影作品来看,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故事性,几乎每一个摄影家的作品都有故事。就以‘看法国’展区10位摄影家的作品为例,我们必须抛开他们的年代因素,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他所处年代的影响,他们本身也有各种背景经历和个人天地,我们必须忽视这些因素,尽可能进入他们作品的故事中,解码和理解他所传达的信息。”
    迪迪埃还十分看重摄影家本人的故事,他认为无论是受雇于人的拍摄,还是纯商业拍摄,只要摄影师足够真诚、满怀热情地去拍摄,个人的特质都会在摄影作品中有所体现,这就是摄影师与摄影作品之间的一种关系。他说:“我们能从一幅摄影作品中看到摄影师本人,选
择摄影作品不能仅仅看作品好不好看。” 
    迪迪埃的观点在“看法国”展区作品选择上得到了验证:时尚摄影家萨沙的摄影作品非常法国,代表一种文化视野,有很强的艺术性;80后摄影家多罗蒂·史密斯的作品体现了这个时代很重要而又非常敏感脆弱的方面———个人存在的身份问题;马来西亚华裔摄影家蒂安娜·雷(雷梦君)的作品也涉及身份问题,她是马来西亚华裔,有美国和法国背景,从她的作品中可能看到她本人。换言之,她就在她的摄影作品中。迪迪埃说:“蒂安娜有中国文化的根底,也许中国人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种东方特点,我之所以邀请她参加大理国际影会,是要让蒂安娜重新回到中国语境之中,从而产生新的文化碰撞。”
 
“我希望观者更多地关注作品本身,而非装饰框”
    作为经验丰富的策展人,迪迪埃喜欢根据策展主题等相关元素,用他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对摄影作品进行重组,从一个全新角度诠释摄影作品故事,他说:“这会让这些单幅摄影作品更有故事性,更有深度。”
 
    与很多中国摄影家注重给摄影作品精美上框、加上不反光玻璃和签名限量等市场化的做法不同,大理国际影会记者在山水间展区看到,迪迪埃对他策展的摄影作品只做了最简单处理,观众只见墙上挂着打印出来的摄影作品,没有任何其他装饰物。他说:“我只是希望观者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作品本身,而非其他次要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迪迪埃对摄影市场的排斥,他认为商业市场的好处之一是让摄影家能生存。他说:“但必须搞清楚的是自己要做什么,而我要做的就是让人们真正看到这些影像。如果一幅过于精美的摄影作品被挂在博物馆里,在我看来,它已经死了,我要的是活的摄影作品。”
 对于有些中国年轻摄影师过于关注摄影市场走向,急于推销自己,让画廊代理自己的作品,并期望尽快让作品变成钞票的情况,迪迪埃认为:“出售摄影作品不是坏事,但是卖照片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名,而是为了继续自己的拍摄。中国是一个多元、生动的国度,既古老又年轻,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强的更生能力。摄影师必须与这个时代接轨,保持一种活力,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摄影本身。时代发展很快,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装框之类的事情上。另外,摄影家也该知道怎么卖摄影作品,你卖的不是木框,而是你的作品,你卖的不是一幅普通图片,而是作品本身。”
 
“中国新生代摄影师带来了很特别的东西,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很重要。”
    迪迪埃对大理国际影会记者说,他非常关注中国新生代摄影师的成长和发展,他说:“很显然,中国新生代摄影师带来了很特别的东西。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重生的时代,这些摄影师能做些什么,以及他们用怎样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非常很重要。新生代摄影师发展很快,他们探索过远方世界,回归得又恰逢其时,由于中国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摄影家试图很快地把所有摄影历史、所有中国文化都体现在当代艺术实践中,这种做法对中国而言有时是危险的,走得太快就没有时间去积累自己的摄影,就如生产‘快餐’一样。如果像这样去走,也许摄影项目开始不久,摄影师自己就毁在半路上了。”
 
“法国摄影更注重故事性,中国摄影家过于追求单幅作品的完美”
    在谈及关于中法在摄影方面的最大区别问题时,迪迪埃说:“在摄影方面,法国和中国的最大区别在于:法国摄影家更重视积累,而中国摄影家很多都求‘快’; 法国摄影家注重讲故事的方式,往往用系列摄影作品来讲述故事,而大部分中国摄影家青睐于单幅摄影作品的完美,追求拍摄很美很棒的照片。这次大理国际影会的意义也在于大家一起交流如何去积累摄影故事的经验,故事各有不同,关键是积累你自己的故事。”

文章来源:《秘境PHOTO》第七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