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同时代--国外当代新锐摄影联展
来源:精英博客
生为同时代,如何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把自己铭写在当下之中?基于这个语境,我策划了国外年轻摄影师群展《生为同时代》,展出来自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六个国家共八位摄影师的系列作品。--连芷平的策展前言 蒂尔德(Thilde Jensen),生活在纽约的丹麦籍女摄影师。因罹患工业物质充斥生活造成的“环境病”,蒂尔德无法工作,也无法在城市生活。在她远离纽约的野外露宿了两年之后,病情终于有些好转。蒂尔德拍摄了大量环境病人的生活,引起社会对这一新型疾病的关注,以及人们对工业文明的警惕与反思。 弗兰西斯科(Francesco Millefiori),意大利摄影新锐,《西西里岛》系列讲述了他的故乡,一座位于欧洲与非洲交界处、火山与海洋之间的岛屿,这里荒凉、隐秘,有源源不断的犯罪事件和美丽传奇,可爱有加又面目可憎。弗兰西斯科面对自己熟识的海岛,却保持着陌生人一般的敏锐,镜头下呈现的是一块令人惊奇的土地。 来自芬兰的女摄影师梅雅和瓦普(Merja Hannikainen,Vappu Jalonen)从2011年起开始关注纺织品与身体之间的物质关系,被摄者脱下身上的所有衣物,用摄影师提供的布料重新包裹自己。这个系列最终被演绎成摄影与心理学、设计学、行为艺术之间的跨界实验,并引出一个争议话题:如果摄影师并未干涉被摄者对布料的使用和发挥,那么这样的创作中究竟谁是艺术家? 丽莎(Lisa Wassmann),德国人像摄影新锐,出生于魔术师之家的丽莎从小在父母的舞台边长大,这大概是她作品中追求变幻的灵感发源地。丽莎多拍摄朋友伙伴,编导被摄者的情境,将他们放入丛林、茂密的植物和诡异的光线,她很高兴自己的摄影屡被认为“一点也不德国”。 亚历山大(Alexander Schippel),德国建筑摄影师,在东德出生成长的经历使他尤其关注具有丰富背景的建筑。《剧院》系列中,亚历山大用冷静和优美的影调为柏林最古老的一座剧院建立影像档案,该剧院曾归属于东德并在此期间破败,两德统一后政府从其废墟中进行重新修整,目前正在施工。一座建筑被历史与政治包裹,生成一块耐人寻味的琥珀。 韩国摄影师李民祐的作品有明显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痕迹,这透露出了他曾在德国卡塞尔学习艺术的文化混血背景。李民祐藉光线和多种介质,先将被摄者转换成扁平的图像,再将图像转化为摄影。他刻意营造古典绘画感,以消除通常的肖像摄影所承载的时间性,而时间的消失在李民祐看来意味着记忆的隽永。 来自日本的出月秀明是一位从绘画和音乐跨界到摄影的观念艺术家,多拍摄日本山水自然景观,带有浓厚的禅境和诗意,展览时常将山水摄影以非常规排列,形成装置艺术。他对山水的阅读和阐释,因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哲学而产生一种文化血缘上的亲近感。 希望这个展览能成为一个考察国外当代青年摄影格局的小标本。我们不难发现摄影正在进入一种共通的语境和互文性,尽管艺术家依然致力于创作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来自本土文化和传统参照,也可能来自自身的思考。无论如何,一个包含中国摄影在其中的、世界性的摄影对话场域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