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同时代--国外当代新锐摄影联展

| |

发自: 中国摄影报 网编:琳琳 | 时间: 2013-6-26 | 浏览: 2002

生为同时代--国外当代新锐摄影联展

来源:精英博客 

     生为同时代,如何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把自己铭写在当下之中?基于这个语境,我策划了国外年轻摄影师群展《生为同时代》,展出来自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六个国家共八位摄影师的系列作品。--连芷平的策展前言
 

    蒂尔德(Thilde Jensen),生活在纽约的丹麦籍女摄影师。因罹患工业物质充斥生活造成的“环境病”,蒂尔德无法工作,也无法在城市生活。在她远离纽约的野外露宿了两年之后,病情终于有些好转。蒂尔德拍摄了大量环境病人的生活,引起社会对这一新型疾病的关注,以及人们对工业文明的警惕与反思。

    弗兰西斯科(Francesco Millefiori),意大利摄影新锐,《西西里岛》系列讲述了他的故乡,一座位于欧洲与非洲交界处、火山与海洋之间的岛屿,这里荒凉、隐秘,有源源不断的犯罪事件和美丽传奇,可爱有加又面目可憎。弗兰西斯科面对自己熟识的海岛,却保持着陌生人一般的敏锐,镜头下呈现的是一块令人惊奇的土地。

    来自芬兰的女摄影师梅雅和瓦普(Merja Hannikainen,Vappu Jalonen)从2011年起开始关注纺织品与身体之间的物质关系,被摄者脱下身上的所有衣物,用摄影师提供的布料重新包裹自己。这个系列最终被演绎成摄影与心理学、设计学、行为艺术之间的跨界实验,并引出一个争议话题:如果摄影师并未干涉被摄者对布料的使用和发挥,那么这样的创作中究竟谁是艺术家?

    丽莎(Lisa Wassmann),德国人像摄影新锐,出生于魔术师之家的丽莎从小在父母的舞台边长大,这大概是她作品中追求变幻的灵感发源地。丽莎多拍摄朋友伙伴,编导被摄者的情境,将他们放入丛林、茂密的植物和诡异的光线,她很高兴自己的摄影屡被认为“一点也不德国”。
 

    亚历山大(Alexander Schippel),德国建筑摄影师,在东德出生成长的经历使他尤其关注具有丰富背景的建筑。《剧院》系列中,亚历山大用冷静和优美的影调为柏林最古老的一座剧院建立影像档案,该剧院曾归属于东德并在此期间破败,两德统一后政府从其废墟中进行重新修整,目前正在施工。一座建筑被历史与政治包裹,生成一块耐人寻味的琥珀。

    韩国摄影师李民祐的作品有明显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痕迹,这透露出了他曾在德国卡塞尔学习艺术的文化混血背景。李民祐藉光线和多种介质,先将被摄者转换成扁平的图像,再将图像转化为摄影。他刻意营造古典绘画感,以消除通常的肖像摄影所承载的时间性,而时间的消失在李民祐看来意味着记忆的隽永。

    来自日本的出月秀明是一位从绘画和音乐跨界到摄影的观念艺术家,多拍摄日本山水自然景观,带有浓厚的禅境和诗意,展览时常将山水摄影以非常规排列,形成装置艺术。他对山水的阅读和阐释,因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哲学而产生一种文化血缘上的亲近感。

    希望这个展览能成为一个考察国外当代青年摄影格局的小标本。我们不难发现摄影正在进入一种共通的语境和互文性,尽管艺术家依然致力于创作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来自本土文化和传统参照,也可能来自自身的思考。无论如何,一个包含中国摄影在其中的、世界性的摄影对话场域正在形成。

  后记——

 解读当代摄影的几个关键词

 当代摄影是在现代摄影对表现形式多样化和极端化探索的基础上,介入了对当代各种政治和社会议题的讨论,并且在表现手法上更多地从“拍摄照片”进入“制造照片”的层面,从而更好地将艺术家的观念通过和社会的对话进入当代生活。当代摄影最为本质的价值意义,不是建造出一座座供人膜拜的艺术神殿。除了美学价值之外,摄影更强调其内容意义和对社会话题的介入。面对社会、政治力量带给人们的恐惧和偏见,面对社会矛盾所交织成密密麻麻的网,摄影以其迅捷而独特的媒介手段,将这些话题所编织的无形的网化为影像,成为人类视觉的具象化。

  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解读当代摄影有这样几个关键词:

  挪用:对历史话语权的挪用“篡改”,是当代摄影擅长的拿手好戏。摄影家常常对历史上经典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或者稍后些的经典摄影作品挪用后,完成对话语权的重新定位,从而达到当代摄影介入话题的可能。韩国摄影师李民祐以及日本出月秀明的作品,大致可以属于这一类。

  后纪实:以更为私人化的观看点,挑战经典的“决定性的瞬间”。同时也正如英国摄影家马丁•帕尔曾经断言,当代影像的一个重要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主观性,二是它的私密性。后纪实的结构松散性和私密状态,在丹麦摄影师蒂尔德的专题拍摄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冷面:摄影师往往选择一种极简化的手段,赋予人或物以冷酷的表象。独特的方法论创造了给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带有尽可能的客观性和中立的立场。时间的过程在这些画面中似乎被完全抹去了,思考的空间却大大延伸了。意大利摄影师弗兰西斯科和德国建筑摄影师亚历山大的实践,将其推向了极限。

  身体:从身体审视的变异到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将身体和社会话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摄影师通过对自己身体或者他人身体的关注,在人类精神的终结之处,找到肉体与灵魂缓和的方式。芬兰的女摄影师梅雅和瓦普以及德国女摄影师丽莎以不同的方式对身体的重新诠释,很好地延伸了社会的话题。

  还有,当代摄影的催化剂之一,就是各种新技术的竞争。尽管这轮竞争主要不是在技术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观念意识上。但是新技术以及新媒介的介入,或者摄影作为媒介的边缘化,和观念意识的互动所产生的影响之大,在以往的现代艺术领域是难以想象的。这些摄影师的很多装置或者材料的互动,预示了这一切的可能。此外,面对这些摄影新锐的实践,有一点还想提醒欣赏者注意:传统意义上的美(或者说流行在中国的简单的唯美)在这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美的变异,或者说,是一种惊奇,一种震撼,甚至是“审丑”,尽管一开始还会有很多人不习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