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毅:中国摄影博物馆的遐想

| |

发自: 中国摄影报 网编:琳琳 | 时间: 2013-9-23 | 浏览: 1696

赵俊毅:中国摄影博物馆的遐想

来源:北京东方相机屋


    建立中国摄影博物馆的话题,六十多年来常有人提及。民国时期,上海有位摄影家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将来的中国摄影博物馆,很可惜,文章里仅提了一句,并没有就此事进行深入探讨;新中国初,中国摄影学会刚成立,石少华主席提出:“为了加强我国摄影理论与摄影技术研究工作,为了给将来建立的摄影博物馆做准备,先在学会办公地点设立中国摄影史料陈列室,将一些珍贵的摄影文物展示出来”的指示。石少华身先士卒先把自己收集的摄影文物捐给学会,吴群、陈勃、高帆、郑景康等领导同志也捐了一些摄影文物。1958年10月,《大众摄影》杂志刊发“征集中国摄影史料”的启事, 国内摄影界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同志纷纷捐赠摄影文物。1960年初,学会前后共征集到摄影文物156件,并在学会开设了中国摄影史料陈列室;改革开放后,邵华主席曾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把建立摄影博物馆的议案在“两会”提出。三段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都在设想着将来中国摄影博物馆。民国时期,上海摄影家设想着将来的中国摄影博物馆,并以书面的呈现出来;新中国初,石少华主席不但设想着将来的中国摄影博物馆,而且真抓实干,开设了中国摄影史料陈列室,为中国摄影博物馆的建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改革开放后,人们仍在设想着中国摄影博物馆,邵华主席用自己的影响力多次在“两会”上大声疾呼建立中国摄影博物馆。几十年来,摄影界一直在期盼着中国摄影博物馆,看起来建立一座博物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它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来支撑,但建立中国摄影博物馆不可能遥遥无期。 2011年底,据官方统计,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由10年前的2200多个发展到3589个,由此可以推断,我国博物馆的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立中国摄影博物馆很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现如今我们就在遐想中度日吧。
       遐想,对于建立中国摄影博物馆而言,它是以国外摄影博物馆的模式为依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展开漫无边际或超越现实的联想。前几天,午饭后我靠着沙发,阳光打在脸上,暖融融的非常舒适,我顺势睡了一觉,睡梦中我在遐想......
       突然有一天,我被请到了某单位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布置的简洁庄重,办公桌的周围摆放着一排书柜,一位笑容可掬的领导同志主动迎上来与我握手,您就是赵俊毅同志吧?早就听说您对中国摄影史有研究,咱们在四环外建筑的摄影博物馆工程刚刚竣工,今天把您请来,就是请您出任中国摄影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随后双手恭恭敬敬递上了一份聘书,他看我面带难色不肯接聘书,就安慰我说:“赵馆长啊,您不必担心,装备摄影博物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您就放心大胆地干吧!我作您的坚强后盾。
       郭德纲的相声“我要穿越”说的是往后穿越、往历史穿越,而我是往前穿越、往未来穿越。我走马上任中国摄影博物馆馆长之后,办的第一件事是组建博物馆的相关部门:照相机收购部、摄影文献收购部、摄影作品收购部、社会捐赠部、陈列展览部、社会教育部、学术研究部、文物修复部等。
       为了开阔视野,到摄影发源地吸取经验,我带领着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去法国巴黎走了一趟。毕耶夫赫摄影博物馆据巴黎很近,它创建于1960年,由让•法热和昂德赫•法热父子俩创办的,后来这家私人的摄影博物馆很难延续,法国政府出资代为管理。我对这家摄影博物馆仰慕已久,记得两年前的欧洲五国游,博物馆城市巴黎是重要一站,当时我极力劝说导游带我们去一趟毕耶夫赫摄影博物馆,导游说,所有日程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你们为什么不在出游之前提出要求,我看劝说无果,又跟导游商量,能不能帮我找个地陪,由他带我自己去一趟,导游又说,你独自出行,出了安全问题谁来负责?随行的同事对参观摄影博物馆没什么兴趣,所以群起攻击我,“你大脑是不是进水了?出什末幺蛾子?”我一看势头不对只好闭嘴,但心中的夙愿一直被压抑着。今天我如愿以偿,不但自己来了,而且还是带着大队人马来的。我们在毕耶夫赫摄影博物馆转了一圈,还参观了达盖尔的住所,在他住所的前面的花园里,瞻仰了达盖尔的半身雕像。接下来我们又去了位于索恩河畔沙隆市的尼普斯摄影博物馆,还参观了尼普斯的住房,据说1826年,尼普斯就是在自家楼房的二层支好照相机,打开窗户,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我们在沙隆市的市中心的广场上,瞻仰了尼普斯的全身塑像,尼普斯神采奕奕,左手拿着装底版的片匣,右手指着左侧的照相机,塑像建于1885年,在花岗岩的基座上 刻有:“摄影术的发明者尼普斯1765年3月7日诞生在沙隆市”。一边参观,我一边在想国内各地举办的摄影节,既然举办摄影节,就不可能把它建立在文化沙漠上,为了给摄影节增添文化含量,在一群“高人”七嘴八舌的指点下,当地政府也试图建立摄影博物馆,他们甚至认为,只要把著名摄影家的作品汇集于一室,大门口就可以挂上“摄影博物馆”的牌子。实际上,他们对摄影博物馆的认识,尚处在非常肤浅的阶段,建立摄影博物馆仅是一个幌子,其目的是利用这种形式把当地的经济和旅游搞上去,他们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个人认为,只能适得其反。
        回国后,我聘请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教授、国家文物部门的专家、国内博物馆学的专家、摄影界的学者来到摄影博物馆,召开了一个“摄影博物馆文物收藏”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我先把去摄影发源地的所见所闻,用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大家作了汇报,然后广泛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经过研讨达成了共识, 摄影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主要是:照相机收藏、摄影文献收藏和摄影作品收藏;摄影博物馆文物陈列的顺序是:照相机按摄影术的演进过程陈列,摄影文献与摄影作品按历史时期陈列;文物征集主要有三种途径:市场收购、个人捐赠、设立展柜。
相机收藏:摄影博物馆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博物馆,比如说绘画类的博物馆,绘画用的笔收藏几支笔就可以了,主要收藏的是绘画作品;而摄影博物馆恰恰相反,因为我们拍摄的摄影作品是通过照相机完成的,没有照相机就没有摄影作品,所以说,摄影博物馆主要收藏的是照相机。毕耶夫赫摄影博物馆收藏的照相机有几千台,国内外的相机收藏家,相机收藏数量多则五、六百台,少则一、二百台相机,如果摄影博物馆收藏相机的数量达不到上千台的话,这家摄影博物馆只能算是最初始的摄影博物馆。
文献收藏:摄影文献是摄影者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我们对摄影认知与摄影文化知识的积累、总结、贮存、提高,主要是通过摄影文献的记录、整理、传播、研究而实现的。照相机是摄影的硬件,摄影书籍是摄影的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听说过不看书、不读报的文盲摄影家,所以说,摄影文献收藏是仅次于照相机收藏的第二大收藏。如果摄影博物馆的摄影文献收藏数量还超不过摄影作品的话,这家摄影博物馆只能算是文化含量很浅的摄影博物馆。
作品收藏:摄影作品是借助照相机在感光材料或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摄影术在我国流行一百多年,期间涌现出大批摄影家,如果摄影家每人拿出一幅代表作,恐怕几间展馆也承载不下,这样一来我们的摄影博物馆,就成了历届摄影展览的大汇展,所以说,对于摄影作品的收藏,我们还要本着慎重再慎重的态度。摄影作品的收藏要以早期摄影家的作品为主,现代摄影家的作品为辅,我所说的为辅,并不是排斥现代摄影家,因为在摄影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的作品还很稚嫩,还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博物馆收藏摄影家的作品,不能只把眼光盯在那几位长期从事摄影工作的著名摄影家身上,一定要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摄影,比如说,“文革旗手”江青,她在文革之前以及文革期间,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其作品在报纸或杂志上刊载的最多,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位摄影家,能在报纸或杂志上刊发的摄影作品超过她。按理说,江青的名字应该纳入中国摄影家的行列,可中国摄影界搞史论的人士并不情愿把摄影家的头衔冠以她,好像这样一来会抢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名额。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江青的作品理应出现在中国摄影博物馆。
相机陈列:照相机的陈列应该按照摄影术的演进过程陈列。银版摄影术所使用的摄影器具,银版摄影用的双重箱式相机;湿版摄影术所使用的器具,湿版摄影用的蛇腹式相机;干板摄影术所使用的摄影器具,折叠式金属制干板相机;胶卷发明以后,带背纸的胶卷相机,以及不带背纸的胶卷相机等。从照相机种类上说,有外拍相机、影室座机、折叠相机、平视相机、单镜相机、双镜相机、立体相机、360度转机、摇头相机、间谍相机、坤式相机、国产相机等等,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可以按年代陈列,也可以按照相机生产厂家的族谱陈列。
文献陈列:我们用的照相机大部分是国外出品的,但我们看的摄影书籍大部分是中文的,所以说,摄影文献的陈列应该以中国摄影文献为主。中国摄影文献的陈列顺序是:早期摄影文献、民国摄影文献、红色摄影文献、新中国摄影文献、文革摄影文献、改革开放初期摄影文献。文献大体内容包括:线装本的摄影书籍,民国时期道林纸印制的摄影杂志、摄影年鉴、摄影画册、摄影画报等,解放区油印或铅印的摄影通讯、摄影网、摄影技术方面的小册子,以及著名摄影家用过摄影书籍、摄影笔记等等。
作品陈列:摄影作品和摄影家之间无法剥离,摄影作品应该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划分。邹伯奇时期早期摄影家的作品,民国时期著名摄影家的作品,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摄影家的作品,解放战争时期著名摄影家的作品,新中国初期著名摄影家的作品,文革时期著名摄影家的作品,改革开放初期著名摄影家的作品。
市场收购:摄影博物馆拥有雄厚的启动资金,又设立了文物收购部门,要聘请精通照相机、摄影文献、摄影作品方面的专家,没有WP的土专家更实用,只要人品好精通业务,就可以大胆启用。摄影器材行业的专家可以通过网络或国内外市场及时捕捉行情,从摄影器材市场上、拍卖会上以及收藏家手里购买藏品。文物收购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果断的商业运作,知人善任会为博物馆节省大量的资金,同时还为博物馆源源不断地提供藏品,市场收购是摄影博物馆藏品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个人捐赠:藏品除收购外,社会和个人捐赠是藏品的第二大来源。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有三种隶属关系:一、隶属于国家文物部门的博物馆。二、隶属于行业内部的博物馆,三、隶属于个人开设的博物馆。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行业或个人开设的博物馆由于隶属关系的局限性,很难世代传承,只有国家文物部门开设的博物馆能恒久远,原因很简单,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从这一高度上讲,早期摄影家的后裔、著名摄影家、照相机收藏家、摄影文献收藏家、老照片收藏家手里的藏品,最终的归属还是全人类。这些收藏家只不过是特定时间内的藏品护卫者,所以说,社会捐赠部的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超出常人亲和力,为这些人建立起联络档案,与他们保持长期的联系。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只要我们做好细致的宣传工作,就会有第一位捐赠者,如果捐赠的数量可观,我们就在博物馆内为捐赠者铸造1︰1大小的半身铜像,还在基座上介绍他的事迹,铜像与博物馆永不分离,并让所有参观者瞻仰,尤其是捐赠者的后裔,来博物馆参观顺脚给自己的老祖鞠个躬,也算是祭奠吧,还可以光宗耀祖。去年我去山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参观,路西的老爷庙是平型关战役遗址,当时老爷庙被打的千疮百孔,平型关大捷之后,附近的村民纷纷捐款修庙,庙里的功德碑上记载着修庙的时间、捐款人的姓名、捐款的数额,至今仍清晰可见。青岛博物馆成立50年来,社会和个人捐赠的文物逾万件,在博物馆正门的捐赠功德墙上,镌刻着张伯驹、王统照、张公治、黄公渚、叶恭绰等人的名字,青岛市民一共有500多名捐赠者,他们的名字将千古流芳。
设立展柜:设立展柜有多种方式,捐赠者捐赠的藏品展柜、收藏家的藏品展柜、多名摄影家的藏品组合展柜。为捐赠者捐赠的藏品设立展柜,比如说,青岛市民李汝宽、李经泽父子,向青岛博物馆捐赠一、二级文物17件,博物馆专门为李汝宽、李经泽设立展柜,将父子俩所捐的文物常年向公众展示,期待用这种方式,感召更多的收藏家与市民,将珍藏的宝贝捐赠或者陈列出来,让更多人在博物馆来观赏。为收藏家的藏品设立展柜,在归属权不变的前提下,劝说收藏家把藏品拿出来见见世面,别总藏在家里,展出时间或长或短形式多样,来者不拒。
学术研究:博物馆是文化讲坛和学术研究的圣地,在博物馆举办各种学术研究活动,是以摄影博物馆丰厚的藏品为标本,将这些珍贵摄影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成果奉献给全社会,供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摄影理论界、摄影史论界汲取知识、欣赏艺术,促进摄影文化的大发展。
社会教育:摄影博物馆最大功能就是社会教育功能,可以说,中国摄影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摄影教育基地,从刚会走路的孩子到九十岁的老翁,他们都可以通过摄影博物馆获取摄影知识。社会教育部还可以利用寒暑假,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举办“一日通”摄影教育课程。早晨家长把孩子交给社会教育部,我们的幼儿教师带着孩子用硬纸片叠一个外观很像照相机的纸箱,在纸箱的前面用针扎一个小孔,在纸箱的后面装上120胶卷,然后领着孩子到博物馆外转上一圈,让孩子用纸质照相机拍摄周边的景物。午饭后,先让孩子睡上一小觉,然后老师在指导着孩子把胶卷冲洗出来,用放大机把照片放出来,博物馆闭馆之前,家长来接孩子,再看孩子,左手拎着自己制作的纸质照相机,右手拎着湿漉漉自己拍摄的摄影作品,俨然是个小小摄影家。
文物修复:文物修复有两项工作,一是修理,二是复制。文物修复部的下属分:相机修理组、文物复制组、木工组、机械组、设计室等,文物修复是博物馆节省开支、扩大馆藏必不可少的部门,比如说,银版摄影术使用的器具,包括达盖尔式的双重箱照相机,不可能从市场买到,只能按照它的原比例复制,通过复制品我们同样可以了解银版摄影术的原理。再比如说,上世纪初,国内大城市的照相馆,由于当时的电力不足,摄影室只能建在照相馆的顶层,四周包括屋顶是用大块玻璃搭建起来,采用自然光拍摄,不用影室灯具,这样可以节省电力。照相馆的玻璃摄影室和室内器具不可能保留到现在,为了让人们了解国内最原始的照相馆模样,只能根据摄影文献复制。
      在赵馆长的领导下,中国摄影博物馆初具规模,择吉日开馆。由于开馆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邀请嘉宾,开馆的消息仅刊登在一家摄影网站上,结果我西服领带都装扮上了,在博物馆大门口站了一上午,竟然没有迎来一位参观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12月20号,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摄影博物馆等几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前尘影事——最早的中国影像》展览,为了看这个展览,提前好几天,我先与喜好湿版摄影的导演沈好放约好,然后又约了另一位同好,我们按照开幕时间准时到达,偌大的展厅只有三个人,我们在展厅里又参观又拍照呆了一上午,还是我们三个人,出于好奇,我问工作人员:“今天是开幕吗?是,为什么开幕式没人?昨天下午已经举行过开幕式了,范曾、姜昆他们都来了,今天是对外开幕,原来如此,谢谢!不客气。”早知在北京能见到银版摄影器具、达盖尔式双重箱相机,我都没必要跑法国一趟,送到家门口的展览,对外开幕的当天上午,竟然只有三个人参观......
      中国摄影博物馆会不会出现同样的境遇?我正在为没人来博物馆参观这件事着急呢,急的我出了一身汗,突然被我媳妇从睡梦中推醒,赵馆长,赵馆长,醒醒吧!我迷迷瞪瞪的说:你让我把美梦做完多好,她接着说:别大白天说梦话了,赶紧给人上班去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