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如果说三年前(2011年)在中国的巡展“原作100”是第一次让国内公众和爱好者大面积的面对摄影“原作”,直面来自艺术家和历史深处的生命信息,是从“一个面”进行展示。那去年首都摄影双年展的“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则是“一个点”的呈现。2014年5月,华人摄影收藏家靳宏伟先生有机会再一次向中国的观众分享他收藏的20世纪摄影史上优秀的西方经典作品和部分中西当代作品展《挑战传统》,意图是做一回更详尽的整合性的回顾与展示。*
此次《挑战传统》展览的一大亮点将是既不同于“一个面”,也不同于“一个点”。
如果前两次的摄影展主要是集中以美国的经典和当代摄影作品的呈现。那么此次展览将是一次真正意义上“西方”世界的摄影作品展,其中包含古典、经典、当代等几个维度。又不仅仅局限在美国范围内的摄影作品,几乎完整的包含了当今世界上的西方国家: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是一次真正平衡介绍西方世界的当代摄影的展览,甚至还包括巴西和墨西哥的当代艺术家。《挑战传统》摄影收藏展将在5月24日在北京中间美术馆拉开帷幕,敬请期待!展览开幕之前,分享一篇靳宏伟先生为此次展览西方部分所写的前言《流浪者的野心》。
“流浪者的野心”
——写在北京中间美术馆“挑战传统”摄影收藏展开幕之际
文/靳宏伟
2014年5月
展出地点:北京中间美术馆(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65号) 展出时间:2014年5月24日 William Eggleston 2001 Memphis 31.5 x 37” Digital C-print
一位年轻的美女小说家许晓岚说过:一流的人才永远是创作,二流的人才是搞收藏的。身为海外游子这么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直都在困惑的寻找自己的定位。不久前,国内一家著名艺术杂志的微信进入了我的眼帘,文中提到陈逸飞,陈丹青等80年代早期留洋的画家不过是一批“流浪艺术家”。顿时,我开心的笑了:总算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在我看来,那么富有才华的大画家都属于“流浪”一类,“流浪收藏者”最多也就是个三流人才,不被人看好是把事情做好的最基本的条件。
2011年以来在中国巡展的“原作100”是第一次让国内公众和爱好者大面积的面对摄影“原作”,直面来自艺术家和历史深处的生命信息。我曾经说过一个真正好的摄影家,他的心一定是个流浪者,而我这样的“流浪收藏家”有幸和大家分享这些优秀的作品也是机缘。
如果说3年前的巡展是一个面,那去年的首都摄影双年展的“从卡拉汉到杰夫昆斯”则是一个点。这一次有机会再次向中国的观众分享我收藏的20世纪世界摄影史上优秀的西方经典作品和部分中西当代作品,意图是做一回更详尽的整合性的回顾与展示。感慨万千的同时,又生发出一种当你收藏的越多,你的心里就越不安的感觉。距离,在我的心中总是那么的遥远。假如某一天,我有幸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收藏家,那时我还是不会感到欣慰,因为我的才能与实力永远无法支撑起“流浪者的野心”。25年前,我以一个“外星人”的身份进入了美国艺术学院(MICA)的课堂,25年后我以一个外来“流浪者”的身份来跟大家来分享我见过、做过的点点滴滴……
Thomas Struth (German, b.1954)
从一个学摄影的穷学生到摄影的收藏者,其中的经历与角色的转换,全无“华丽的转身”,却有着实在的延续。100多年的摄影史,如果把它浓缩一下,值得关注的不过100人,真正的大师严格地讲不超过50个,整个摄影发展史各个时期都有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中又有大师里的大师,所以在100里面做加减法,是一件幼儿园的孩子都会的事情。
艺术与人永远都有着距离,就像渴望与真理之间,它们只能接近却难以到达。
我将这些作品带给大家的目地只有一个:近距离的感受他们。这次,你会看到前2个展里不曾出现过的人物:威廉·爱高斯顿(William Eggleston),这位“新彩色摄影之父”眼中的世界,将美国南方大众文化的色彩谱系作了最透彻的披露;德国当代摄影的代表人物托马斯·斯特鲁斯(Thomas Struth)跟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的作品,透过画幅与色彩跟这个世界息息相关却又没有明显时间标志的世界,一种与世界保持距离的关系;还有未曾露面的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用B门拍的星移斗转,你会发现这个家伙不只是一个把鲨鱼泡在福尔马林中或者拿人类的头骨做文章的当代艺术家,大师往往用平常的手段就能拍出一些常人也有可能拍出的好东西;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在离开瑞士只有11年的时间,使得自己第一本摄影集《美国人》就奠定了其在摄影史上的地位,他的拼贴作品与他写实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摄影家之眼”一书中的2幅名作;“包豪斯”的代表人物Moholy Nagy,衫迪斯考克的精雕细作(Sandy skoglund) ,近年来在美国走红的巴西裔摄影家Vik Muniz 的绘画摄影也十分耐看。在国际上得到承认的墨西哥当代摄影家Gabriel Orozco,曾经首创摄影作品拍卖记录的美国画家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牛仔女郎及拼贴系列,几乎无人不知,永远看不够的莎莉曼(Sally Mann)……这次都会有所呈现。
Ruud van Empel, 2005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也将中国摄影家(20位)的28幅作品同时作了一个呈现,因为收藏他们的东西历史还不到2年,也没有可能做一个全面性的回顾。只能将我已经收到的部分摄影家以及跟西方大师有些作品可能产生呼应跟对照的做了一块补丁,由于空间的限制,也只能是微不足道的一瞥。遗憾的最大好处就是给未来留下了空间,哪天,当我将中国当代摄影家作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我希望能将他们的作品全面的展示给西方。路,永远都不在自己的脚下,而在前方.。
其实,仔细观看这些西方大师的作品,无论纪实摄影还是所谓的艺术摄影,都可以阅读出来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观念。将中国当代的东西跟他们摆在一起,无疑是一场遭遇战。西方人在摄影中喜欢体现“自我”,展示自己的“观念”,在中国摄影家的身上也能清晰的得到体现,以自己的人体来展现观念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并予以实践.即便跟自己无关,也会以个人的观念通过拍摄对象来传达。伟大的摄影家跟任何一个艺术家一样,跟他/她自身的真实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只是懂得了如何用相机来延伸自己的思考。
Sandy Skoglund
用相机来“叙事”与用相机来“作画”,我以为是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的分水岭。
也许,这次108幅作品呈现也是有限的,或许,大师的东西永远无法超越。但是,只有心里有它们,才有缩短距离的可能。
曼·雷说过:“创造是神圣的,而再现则是人性的。”如果说按下快门是窃取现实,那么这些20世纪的摄影家们是一群伟大的“贼”,他们窃取了现实,却创造了永恒!
Sandy Skoglund The Wedding, 1994 38 x 48 ” Edition 12/30
在影展开幕之际,(5月24号)我要感谢袁佐馆长,感谢画家,拍卖家林琳的牵线搭桥,感谢周俊,蜜子以及所有为这次展览作出努力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