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上午10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与包商银行联合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精神活化石——第三届‘包商银行杯’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出席双年展开幕式的主办单位领导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新风,《文艺研究》杂志主编方宁,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杨斌,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数字保护中心主任丁岩,包商银行首席文化官王德恭;出席双年展开幕式的嘉宾有:解放军摄影协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钱海皓,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王秉伦,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陈建文,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王郑生,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陈勃、于健,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罗更前、张桐胜,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顾立群,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秘书长霍玮,解放军画报社社长柳军,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唐东平,中直机关摄影家代表刘兴华,著名摄影家吴鹏、刘铁生,北京国宝书画院院长赵春原,《中国摄影报》副总编柴选,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鹗;还有双年展总策划、中国书画网总编赵智,双年展外国影像部分策展人黛安娜•金斯伯瑞。此外,还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界的朋友们。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无形的、活态流变的精神财富,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永恒的魅力。此次展览通过150幅国内外的摄影精品,以影像艺术的方式,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化地呈现出来,将知识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紧密结合,将给广大观众带来很大收获,同时也可以从影像角度集纳世界非遗内容,形成系列化的图像库。此次展览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让人们从全球化的角度观照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各国各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领略世界各国人民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明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加深对异己文化的包容度和理解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和沟通。并对合作伙伴包商银行、策展人黛安娜•金斯伯瑞及参展的摄影师表示了感谢,号召更多的摄影师拿起手中的相机,去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精神的活化石留下更多的精彩影像,以得到更好地传播和传承。 包商银行首席文化官王德恭代表赞助商包商银行对此次展览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对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位艺术家的辛勤劳动表示了感谢。指出包商银行一贯重视文化建议,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将与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一道,把双年展长期坚持下去,打造出世界摄影的品牌。 双年展外国影像部分策展人黛安娜•金斯伯瑞认为此次双年展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比前两届大得多,但收获也最大。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传给我们的经验和实践的化石,而活的文化是我们自己。我们是群体,延续,美感和意义,我们有责任把这些无形遗产传承下去。 本次展览精选了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作品80幅左右,展现了郎木寺展佛、赛大猪、元宵节、花萼楼祈福、闻喜花馍、南丰跳傩、杨家埠木版年画、婚姻礼俗、跑驴、民间社火、安塞腰鼓、苗家长桌宴、里北洋殿会、灯舞、马街书会、白云山庙会、苗族鼓藏节、高塘提线木偶、骡驮轿、端午节、侗族大歌、川剧、哈萨克族叼羊、靖西县“乜麽”加冕仪式、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山南昌果卓舞、秦腔、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无锡精微绣、兰州羊皮筏子、毛南族肥套、少林功夫、乌拉满族鹰猎习俗等各个省份、地区,各个民族独有的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手工艺、传统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等。另外,还有世界各地的非遗摄影作品70幅左右,展现了阿根廷、法国、比利时、奥地利、阿塞拜疆共和国、玻利维亚、柬埔寨、塞浦路斯、捷克、韩国、罗马尼亚、西班牙、土耳其、乌拉圭、越南、匈牙利、印度、伊朗、意大利、立陶宛、墨西哥、蒙古、秘鲁、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见出各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包商银行杯”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第一届“包商银行杯”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以“百姓•百年”为主题,从百姓日常生活视角,鲜活生动地重现过去130多年中国百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等生活细节,折射出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来的沧桑巨变。第二届“包商银行杯”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以“文明与遗产”为主题,涉及世界范围内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复合遗产”和“文化景观”,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路线图”,让人们重新认识珍贵的遗产,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家园。 本次展览在美术馆的3号厅、7号厅展出,持续时间至5月26日12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