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工作结束

| |

发自: 网编:徐双双 | 时间: 2014-12-16 | 浏览: 1789

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工作结束

 

    11月20日至23日,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在京评选。待按申报启事要求完成复核等程序后,将面向社会予以公示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随着本届金像奖申报规则、评选规则的改变(详见第10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申报启事、评选方式与往届的异同),本届金像奖组成了史上人数最多的评审团,39位评委分7个组对纪录摄影类新闻组、纪实组;艺术摄影类直接呈现组、创意观念组;商业摄影类;摄影理论奖、摄影传播奖进行了“一杆子到底”的评选。

 

    为了保证评选公平、公正,评委少受外界打扰,本次评选,分A、B两阶段进行,七个组的评委,按顺序依次入驻评选现场,就各组申报者进行综合评定。组委会领导特别强调,评选不要赶进程,要“慢一点”,评委打分时要“静下来”,尽可能不留遗憾。让评委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反复衡量、比较,充分复议,发扬学术民主,独立思考的评选氛围,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时常为一位申报人是上是下而激烈辩论,甚至在用餐时还在讨论。据悉,金像奖评选实行逐轮递进制,每一轮评委都有复议的程序,最后一轮,为了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评委不受打扰,实行更为严谨的打分制,打分采取百分制,按申报人的参评作品、专业文稿、个人品行、影响与贡献进行打分,每一项都有相应的分值比例。

 

    在如此严谨的程序下,在记录类和艺术类的评选过程中竟然出现了两位、甚至三位申报者分数完全相同的情况,这种罕见的情况一是说明申报者水平的接近,二也证明了各组评委认真履责,坚持学术民主。但是这种情况可难坏了各位评委,五个指头,咬咬哪个都疼,让谁上让谁下?只得在不断的讨论,反复的比较衡量中“忍痛割爱”。

 

    为了保证整体水准,宁缺勿滥,本届金像奖允许获奖名额和奖项类别空缺。同时对再度申报参评的往届获奖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在评选中,评委们也谈到了几种现象:

1、误投类别。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几届评选都有类似情况出现,今年也未能幸免。有的申报者未认真研读和准确理解申报规则,虽然摄影作品、专业文稿、个人品行、影响贡献几个综合指标都不错,但因误投了类别而惜败,令人扼腕。

2、组照多,好照片少。

3、老作品多,新作品少。

4、对纪录类和艺术类中直接呈现组中,要求作品是对客观真实场景的反映一条理解和执行的不够。过度强调画面的“完美”,而忘记了客观真实性。

5、金像奖不同于各类影展影赛的评选,它是一个针对个人的成就奖,而不是针对申报的作品评定。因此,申报人的综合素养尤为重要,申报材料一定要尽可能完备、详实,能体现出个人成就。

 

来源:影像中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