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摄影与当代—25届国商业录类评选解析

| |

发自: 网编:王可欣 | 时间: 2015-11-6 | 浏览: 1216

商业摄影与当代—25届国商业录类评选解析

 

讲座现场


 
    10月29日上午,秋风带来了北京的蓝天,由25届国展商业类评委、独立策展人、艺评人、艺术家舒阳主讲的《商业摄影与当代—25届国商业录类评选解析》主题讲座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多功能厅开讲。为大家解析了“国展”商业类获奖作品的情况和当代商业摄影的创新与发展。
 

“商业类”评选类别问题
 
    舒阳说,在本次摄影“国展”商业类评选中,我们发现“商业类”评选类别出现了如下需要探讨的问题:
 
    本届“国展”参选“商业类”来稿为1018件,与其他“纪录类”(82025件)和“艺术类”(38239件)比较相差甚远,我们感到与国内广大职业商业摄影的业界现状有相当大的差距。真正以“商业类”的职业要求来划分参选作品类别,已经使国展这一部分作品的征集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导致征集作品数量过少。
 
    从本届“国展”所征集到的“商业类”参选作品来看,我们认为真正能够符合职业商业摄影要求的作品不足三分之一。其余大部分参选商业类的摄影作品,更多体现的是广告创意性的摄影作品。因此纯粹以商业类摄影的职业水准,很难适用大部分“商业类”参选作品。
 
    基于“国展”在国内业界影响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要求,我们建议将“国展”的“商业类”作品评选类别和类别释义改为“商业创意类”:商业创意类是指以推介某种产品、服务理念或消费方式为目标的创意性摄影作品,包括但不局限于广告、设计、人像、时装展现、城市建筑等,对创作技法不作限制。
 
    “商业创意类”相较原有“商业类”评选范围有所拓宽,可以容纳更多职业和业余创作者共同参与,以便提升作品征集范围和数量,也使评选标准更加适用现有的参评作品。
 

引入推荐人制
 
    本届摄影“国展”评选作品的征集采取报名制,但“商业类”评选作品中大量职业商业摄影师并未报名参与,因此无法体现“商业类”摄影在“国展”中应起到的参与全面性和权威性。
 
    我们建议“国展”引入推荐人制,增加征集作品的渠道,提升相关评选作品的参与度和水准。推荐人可以由业内专家和相关专业机构担任,将高水准的专业摄影作品有效纳入“国展”的评选范围。每个推荐人和推荐机构推荐一定数量的评选作品,保证“国展”评选作品的专业程度。
 
关于金银铜奖的设置
 
    摄影正在面临媒介和传播的巨大转变,对摄影的认识趋于多元化。本届设入选作品和金银铜奖,把纷繁的摄影发展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评选,显然不利于呈现当前摄影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我们建议在几个大的类别下,将金银铜奖改为小的分项奖项,如创新奖、技术奖等。这些小的分项奖项以更加具体的评选标准,反映摄影在当下的最新趋势,并引导和鼓励摄影未来的发展。
 
获奖作品解析:
    商业创意类两个金质收藏

王建功《包装:电器网件、非常现象、国际网购、基因转换、捆绑消费、绿色蔬菜》,商业类金质收藏


 
    这组作品首先不具有商业功能,而是现实生活甚至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接触到的社会话题,创作者通过拍摄和数码处理的结合,表达的含义已经延伸了常规意义商业摄影的范畴,带有很强个人创作的痕迹。手法上则利用超现实主义的因素和差异化视觉方式,和典型的商业不同。在现在数码拍摄的环境下,传统意义的商业摄影面临改变。

魏玉明《欢庆》商业类金质收藏


 
    和上一组作品相对比来说这幅作品更常规,是直接拍摄,不是商业委托但也带有极强的个人创意。这幅作品也可以归为艺术摄影,由于技术的发展商业摄影的界限有模糊性,如果改把分类改为商业创意类,就都可以兼顾。
 
    讲座的最后,舒阳还回答了现场观众的问题。其中一位观众提出了关于这届国展商业类和往届的商业类的作品相比较有何区别,获奖的概率怎样?能不能给作者一些好的建议,以后商业摄影的方向和发展整体趋向在哪里?
 
    舒阳回答说:第一,纯粹商业摄影,一般都是根据服务对象要求,但好的作品依旧需要好的创意,需要新颖和较强的视觉冲击性。核心是对商业自身品牌要求的诠释,不能完全施展和使用自己的风格,这样就会出现摄影师风格的固化,但是也要能够提升商业产品。
 
    第二,关于评奖标准,商业类的作品标准很多不符合标准。现在摄影面临着改变,但目的还是服务摄影和摄影的未来,并对未来产生价值。建议把分类改为商业创意类,适应现在摄影现状的变化,使更多的职业摄影师甚至业余摄影师参与进来,这样也可以使参与的目标统一和明确。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