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与变革 2015中国新闻摄影高峰论坛在无锡举行

| |

发自: 网编:王可欣 | 时间: 2015-12-14 | 浏览: 1138

趋势与变革 2015中国新闻摄影高峰论坛在无锡举行

 

 

        2015中国新闻摄影高峰论坛12月9日日至10日在无锡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在会上作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专题报告,来自全国百家主流媒体的一百二十位主管新闻摄影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及摄影部主任、记者参加。今年论坛的主题是“趋势与变革”。
1990年,在银川召开的我国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蒋齐生和穆青分别提出了“图文并重”和“两翼齐飞”的新闻摄影传播理念。之后的中国新闻摄影在两个理念的指导下创作出了大批引领社会正气、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当今,传统媒体面临着媒体融合的新形势,如何继续发挥新闻摄影的媒体主流引导力,与新的媒介更好融合,继续为读者服务,成为业内要面对的新问题,这也促使着新闻摄影从自身思考采编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这是最具挑战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徐祖根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
 
中国新闻摄影高峰论坛每年都举办,但今年的主题更加明确并有前瞻意义——“趋势与变革”,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只有厘清传统媒体的发展脉络,才能提出变革的对策。不审视自我就盲目转型,必然找不到方向。前期如澎湃、快拍快拍等都进行了尝试,有了一些初步成绩,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是时候可以拿出来和全国的媒体一起分享了。
 
现今的媒体环境,处在最具挑战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对于一个专业的摄影记者来说,要考虑在“拿出手机就能拍照”的时代,一个摄影记者的优势和竞争力在哪里,是不是应该要加强图片编辑和深度报道的能力,拓宽社会资源的整合。而对一家媒体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获取照片的途径更加多了。以前新华社最怕的事就是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如果有突发事件发生,而我们的摄影记者却不在现场。但现在,这样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然并不是说摄影记者就不需要了,摄影记者包括文字记者都应该在发挥自己专项的同时,拥有多种技能,主动投身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从前作为最权威、最优质内容提供者,如今进入新媒体领域不仅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这也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摄影要走深度化道路
>>>居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新闻摄影的深度化是纸媒融合发展的时代需求。其拥有两大优势:一是专业优势。在突发事件现场,“公民记者”用手机来拍摄照片,向互联网发送,时效性确实快。但是,“公民记者”只是简单的记录者,专业记者则会对新闻事件进行更深度的了解。二是平台优势。不同媒体拥有各自不同的新闻资源优势,这切不可荒废。业界一直提倡的专家型记者,在现今亦有更深的现实意义。
 
使新闻照片更有深度,需要掌握题材、视角、思想、情感、细节、摄影语言六个要素。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新闻摄影不会消亡,而是会随着媒介载体的增多,得到更大更多的展示空间。我们需要研究探索,熟悉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编辑技法、影像阅读需求,把照片通过合理恰当、符合不同媒介特点的方式推送出去,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让新闻摄影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从视觉而来,而不止于视觉
>>>王景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决定并影响传播格局的要素是媒体融合、即时共享、视觉传播。
 
媒体融合具有五个特征:传播工具的泛媒体化、传媒形态的全媒体化、传媒业态的多媒体化、融合取向的新媒体化、运作模式的跨平台化。
 
传播渠道的改变决定传播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传播者的生产。如今人手一部手机,对同一事件的多维度多形态传播成为必然。传播渠道与技术的门槛造成传统摄影记者的惰性,对于职业摄影记者而言,是门槛高了而不是低了,因为要掌握多个技能。多媒体记者的六个标准:一是要会讲故事;二是创新,要灵活和试验。这里面涉及采用新的技术、新的形式等;三是有节奏,要有涉及音乐以及故事叙述的控制力;四是静态影像技能;五是吸引,一个好的开始就能吸引到人;六是影响,要引起人们思考留下深刻记忆的作品。
 
做“富媒体”时代的“富记者”
>>>常河东方早报副主编
 
新闻摄影在新媒体上的出路挺危险。因为,摄影不比文字,文字很容易带上观点,而影像则很难有观点。现在自媒体传播这么广泛,影像往往是作为从属位置出现的。
 
对摄影记者来讲,要认清现状,就要做个“富记者”。这需要有多元的表达形式,不能只依靠一张单纯的照片,否则路会越挤越窄。在“富媒体”时代,报道形式需要不断地迭代升级,因此学习比经验更重要。对摄影记者而言,要提高素养,学会新闻视觉的整合传播,学习运用现在最新的VR 技术,还有GIF图、HTML5等等一些新技术,这都是提升视觉整体竞争力的方式。
 
为坚持初心的摄影记者提供一个平台
>>>傅拥军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
转型时代,摄影记者不能迷失方向,要坚持初心,可能反而会有更多的收获。我现在做的事情是要去争取做成一个个项目,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有的摄影师,拍的照片没有去处,他可以发到“快拍快拍”这个平台上。从一系列简单容易、亲切温暖的快拍活动起步,有了人气之后,现在我们只要发起任何一个快拍活动,都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于是,我们便开始设计一些有深度有意义的摄影计划,比如“10年快拍一条路计划”、“村庄里的中国——中国农村深度影像计划”等。通过这些活动,出了一些好作品,也发现了一些有情怀的摄影师,一些同好。
 
下一阶段,“快拍快拍”将加大力度发展移动客户端平台,并将于2016年第一天正式上线。新的平台设计完全围绕“一个有人情味的摄影APP和一个帮助摄影人实现梦想的APP”进行。有些事情只有大家一起来做,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从生产新闻到制作产品
>>>陈更生河南日报摄影部主任
 
“按需生产”的新媒体时代,带来的首先是身份的变化。读者的身份在变——“用户”,如今的新闻,不再是单纯的印刷品,而成为了一种产品——用户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
 
新闻变成了产品,新闻从业者也随之有了新的身份,从单纯的创作者变成了生产者。新闻从业者要考虑新闻摄影产品制作完成之后的受众反应以及传播效果。时下有一个流行的词——用户意识,没有用户意识的产品,就不是好产品。
 
在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要做得很多。一是自身的修炼,无论是视频拍摄,还是文案的设计能力,要一专多能。二是要有很强的编辑能力。三是要学会抓住热点,保持足够的敏感,在恰当的时刻,满足用户对热点内容的渴求。最后还要保持和用户的互动。
 
即使是悬崖,也能走出一条新路
>>>张伟清广州日报摄影部主任
 
在传统媒体式微的今天,广州日报在坚持专业的情况下,利用摄影部的优势创造价值,加快记者编辑转型,在新媒体拓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首先,记者不再只是你以为的穿越各种现场的新闻民工。他们可以是摄影艺术家,可以是商业摄影师,可以成为摄影教师,也会是优秀的新媒体记者。其次,图片编辑不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默默做版的熬夜一族,他们是各大摄影活动的组织者,是专业的策展人,是移动时代玩转社交媒体的新媒体编辑,还是各个品牌栏目的版主。
 
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坚信:前面即使是悬崖,也能走出一条新路。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