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翮,1985年出生于湖北,原武汉媒体摄影记者,现为独立摄影师。
曾获得第八届华赛非突发类组照银奖、第十届华赛自然环保类单幅金奖;2013年佳能十佳摄影师;多次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项;2015国家地理中国区地方类银奖;2017年Getty年度图片亚太区特写类三等奖等。
不久前,其作品《4746公里8次换乘 春运最远的回家路》获得了第75届POYi全球年度新闻图片专题类铜奖。POYi全球年度图片奖是新闻摄影领域最知名以及历史最悠久的奖项之一,在新闻摄影领域的影响力毫不逊于荷赛。
作品《4746公里8次换乘 春运最远的回家路》讲述23岁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田碧芳,从新疆博尔塔拉到湖北山里过年的回家路。这条回家路途经五个省份,需换乘八次,总长4746公里。摄影师王翮陪伴田碧芳全程,共耗时83小时。不管多远,脚下踏着的回家路都是甜的。
摄影师王翮
新浪图片:王翮您好,首先恭喜您获奖,在拍摄之初您最先想到的什么?最想通过镜头表现的是什么?
王翮:你好,接到这个题的时候我还在泰国,第一时间我赶回了国内。如何完整地将这个题材拍出来,是最关键的。首先需要全程跟拍,车票要和拍摄对象完全一致,不然拍摄过程就是断的,不完整。其次是,我需要带什么装备,拍下什么画面,这些需在大脑中预判出来,才能确保在真正的跟拍中万无一失。
幸运的是,车票我全都买到了,并且在路上提前和乘坐的列车做了报备,以至于可以完整的不受干扰的拍照。
作品《4746公里8次换乘 春运最远的回家路》
新浪图片:拍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王翮:拍摄对象的家不是可以通过单乘的交通工具到达的,在新疆到湖北的九天拍摄过程中,我们换乘了8次,全程花了83个小时,途经了五个省份。回家的最后路程,需要翻过一座山,相当于10公里的山路。现在我还记得特别清楚,一共走了三个小时。
到了拍摄对象所住的村子,我得知这里的居民已经陆陆续续搬走了,只剩下两三户人家。在我心里,就像到了一座失落的世界。
新浪图片:这组作品是您最满意的作品吗?
王翮:并不完全是,我只能说我会在每一次的拍摄中都竭尽全力。拍摄就像海绵一样,给他注入多少能量,他就能展现出多少内容,所以不会有满足,只能尽可能更多的去呈现。
说到这组作品,在投稿之前,POYi需要摄影师对自己的组图进行一个完整的概括式总结,当时我提交的总结有一点忽略了:国外评委可能不会深层次理解“春运”两个字对中国人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情怀。所以如果当时我能就这方面加以描写,这组照片可能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名次。
作品《4746公里8次换乘 春运最远的回家路》选图
新浪图片:您认为这组作品打动评委的点在哪里?
王翮:应该说是用图像展现出的亲情,一种没有那么热烈,含蓄地藏在心底却能跨越一切距离的亲情。
新浪图片:您认为这组作品和其他同类型春运题材的照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王翮:在于真实性吧,在这样长的距离中,一种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作品《4746公里8次换乘 春运最远的回家路》选图
新浪图片:您在拍摄过程中有拍摄视频或是留下视频资料吗?
王翮:这组照片没有,说到视频拍摄其实是现在报道摄影的一个新趋势。
但有时候拍照片,需要捕捉更多的瞬间性信息,这些信息往往稍纵即逝,只有一位拍摄者跟拍的题材,更多时候我怕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所以我会只拍摄图片。但如果拍摄的题材没有那么紧张,我也会拍摄一些视频做为补充。
新浪图片:您之前在报社工作,现在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辞职这件事对自己的摄影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吗?
王翮:我在报社做报道记者八年半,现在做自由摄影师两年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可以有自由的时间去拍摄更丰富的题材,这对于一名摄影师是非常可贵的。另外的感受就是,自由摄影师一定要为自己买一份保险。(笑)
作品《4746公里8次换乘 春运最远的回家路》选图
新浪图片:您认为报道摄影最大的魅力是什么?是什么让您坚持了这么久?
王翮:我更多的是把摄影作为爱好来做,虽然这是我的工作,但我依然热爱。
拍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越简单的问题往往越难表现,如何在更少的内容中得到丰富内涵的画面,是我研究的方向,也是我坚持的原因。
新浪图片:最初是如何接触到摄影的?
王翮:大学的时候有一门新闻课,当时我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型号是尼康D70。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想做一名报道摄影师了。
作品《4746公里8次换乘 春运最远的回家路》选图
新浪图片:对于喜欢纪实摄影的摄影爱好者,您有什么建议?
王翮:其实报道摄影是摄影领域一个很小的分支,但历史是在发展中的,我觉得对于一名摄影师,“为人民留影 为百姓写真”这句话听起来需要拍摄者去寻找,抓住多么宏大的题材。但往往,真实的情感表达,琐碎的生活片段所给予你的会更多。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