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语者》——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 |

发自: 网编:韩雪 | 时间: 2018-4-23 | 浏览: 1900

《马语者》——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展览现场

这是一个做给蓝天、大地和长生天的展览。亘古不变的明安草原,养育了无数个哈萨尔的子民。

风从草原吹过,牧人黝黑的脸庞和额头深深的皱纹记载了岁月的痕迹。这里的毡房和敖包,见证了草原的生生不息,每一匹马、每一棵草都有着不屈的灵魂。

蓝天之下,苍穹之间。

儿子在额吉的目光里看到了它,

牧人在疾驰的马背上看到了它,

骆驼在弥漫沙尘暴里看到它了,

羊群在青草的嫩芽里看到了它,

《马语者》又回到了草原,回到心灵安放的地方......

牧民观看展览

四月的明安草原,草色渐显,由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文化馆主办、马语者影画廊携手马上走旅行文化工作室、新锐自媒体《图像与眼睛》倾情打造影像回归摄影公益活动《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正在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摄影师参与,观展、拍摄、体验草原深处拍摄不一样的草原。他们记录了牧民搭建蒙古包、放马等生活,拍摄草原,感受草原;他们在蒙古包里举办摄影培训活动,将自己拍摄草原的故事讲给牧民听,分享艺术见解,讲述草原情怀;他们走进草原,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和著作送给牧民,留下文艺的种子。他们还制作了6M*6M的大型马语者影像,铺在草原的半山腰上,仿佛一匹老马满怀眷恋地紧紧偎依在草原母亲的怀里。

牧民观看展览

16日,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导师,与来自全国的摄影师和当地牧民摄影爱好者分别进行了主题为《我的心情草原》、《马上走影像》、《如何拍好作品》摄影经验分享的公益讲座,并为当地牧民赠送《我的心情草原》《马上走》摄影画册为牧民孟克一家赠送了收藏级摄影作品。实现了艺术家们送文化到基层到农牧区的愿望。

展览现场

马厩旁,竖立的是二十几幅摄影作品,以马为像,黑白分明,喻为大地展览,成为了横在草原上的一道风景,格外引人注意。马厩里群马竖目凝视,仿佛与摄影作品中的马交流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王争平向牧民赠送个人画册

展览作品颇为特殊,名为《马语者》。导师王争平说道:我在草原生,我在草原长。我的黑白影像中,既有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也有牧民生活的艰辛,《马语者》作品大部分摄于达茂旗,让《马语者》回归草原,以大地展览的形式进行一次公益性展览,让牧民看到来自家乡拍摄的作品,让全国更多的人了解草原、体验草原是我们的初衷。

我从北京来,平时做一些马术主题的旅行。马的主题的旅行在资源在北京附近是很难找到的,尤其是蒙古族原生态的这种感受。看了完整的搭蒙古包和放马过程,《户外探险》杂志执行主编、创始人,马上走旅行文化工作室创始人何亦红看到达茂草原,激动不已。平时我们很难接触到的这些民俗现象,我接触的喜欢马术的人非常多,他们平时在马场里训练,但更愿意走出马场,接近大自然。而达茂旗就是这样一个我们梦想的地方,所以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对马术主题感兴趣的人赶到这里,我们还可以组织与摄影马术主题相关活动。

布展花絮

6m×6m马语者影像旁,牧民孟克一家欣赏摄影家的作品。摄影家们来体验我们的牧民生活,我们很高兴。特别是《图像与眼睛》微信公众号创办者高文建老师送给了我一幅他收藏级的摄影作品,让我们了解到文艺作品和我们牧区的生活这么近,当然,我也非常欢迎大家能够来我们家里做客。手捧礼物的牧民孟克憨厚脸上的笑意盈盈。

草原的风很烈,草原的情很浓。

草原生活,是摄影师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将最真实的草原定格在镜头里,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摄影团队在达茂旗创作

办: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文化馆、

办:马语者影画廊

马上走旅行文化工作室、

《图像与眼睛》微信公众平台

谢:达茂旗委宣传部

媒体支持:《中国网》、《新华网》、《包头晚报》

/郝志广

/主办方提供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本文转载于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