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主办,深圳市摄影家协会/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承办,深圳市福田摄影家协会/深圳(福田)市民摄影季组委会协办的——第二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分会场——王石《窗外》摄影展在深圳市中心书城深圳艺廊开幕。
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本次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城市体温”为创作主题,旨在以新的科技手段、新的时代观念、新的摄影角度、新的展示载体,展示改革开放的“时光雕刻”。
作为大展首站分会场,《窗外》摄影展,通过王石先生眼中“窗外”世界去探索影像与城市的人文关系,讲述一个寻找精神方向与目标的纪实历程。
据悉,自2011年至2015年,王石先生用手机拍摄了大量的图片用于微博和微信的发表。而到了2015年的2月,王石先生将他此后发表的所有微信内容进行了题材的分类和编号,《窗外》成为其中一个主要系列,并延续至今,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窗外》作品在时间段上的不同。而此次展览与其他摄影类展览最大的不同则是所有的图片直接来自微博和微信截屏,从文字到图片甚至是日期都极其真实,如同一部真实的日记,更多的是自己感受的一种表达。而利用互联网来分享,也更多是为了交流和学习。
王石说:“我没有想要通过照片传达什么,这组照片就像发微博一样,你不知道看的人是谁,喜欢还是不喜欢,所以更多的是表达自我”
一直未放下的摄影
王石从少年时期就喜欢上了摄影,17岁到新疆当兵,5年后复员,领取了180元的复员费。就用其中的120元买了一台上海产的海鸥牌120照相机,又花了30多元买了一套冲印设备。
“那时我对摄影没有系统的学习,主要靠实践中的摸索和对报上优秀作品的学习,看的多了,自己也蠢蠢欲动要投摄影稿,当时杂志很少,主要是报纸要摄影稿,我就频繁投过去,每当看到自己的照片印在报纸上,内心总是喜滋滋的。”之后去上大学、参加工作、创业,虽然越来越忙,但摄影方面的钻研一直没有放下。
如果说登山、赛艇、游学是他的生活方式,那么摄影就是他生活方式的构成。对王石来说,摄影更多的是有感而发:“摄影是我的一种表述方式。生活是要你去感受的,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你看到生活中那些色彩强烈的单纯,你说不出什么,但是你能感觉到。”
在他的非常生活性的手机摄影作品中,我们感悟浓厚的人文情怀,更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谈话中,王石也反复提到了回报和感恩,他说:“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要懂得回报社会。”
“窗外”系列的来源
众所周知,2013年波斯顿马拉松爆炸案时,王石就在现场,他用手机第一时间拍摄了大量现场照片,放在微博上,后来《纽约时报》使用的爆炸图片,就是王石拍摄的,还支付了稿酬。“在记录过程中,虽然拍得很快,但实际上对你的构图是有要求的,我在拍摄的时候,主体是爆炸现场,当然也要把现场附近的波士顿塔和美国国旗纳入画面。”
“当时爆炸还没结束,我觉得这个时候一定要记录一些东西。手机在这个时候就完全发挥作用了。”
用手机拍照的习惯是从王石在哈佛上学时开始的,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按他自己的说法:每天都过着上课,看书,写作业三点一线的生活,无聊的时候就是看着窗外,而且也只有时间拍摄窗外的景象,由此引发了他有意无意间用手机拍摄窗外的兴趣。
离开哈佛后,王石也总是在飞机或高铁上、汽车里,要不就在房间内,用手机拍照,但他总是隔着各式各样的玻璃去看这个世界。这是他“窗外”系列摄影的来源。
据悉,此次《窗外》摄影展本月全程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21日当日王石先生到现场带领民众一起看展说窗外故事。
了解更多动态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