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摄影大赛引来退休老记“压箱”老照片

| |

发自: 中国摄影报 | 时间: 2012-11-26 | 浏览: 2753

 城市摄影大赛引来退休老记“压箱”老照片

来源:扬子晚报

南京第一桥1968年长江大桥开通仪式。王广林摄

 

  当年南京小红花(1970年)在南港慰问演出。王广林 摄
 
 
 
1968年的南京新街口。王广林 摄
 
 
羞进幸福门(1980年南京)。 王广林 摄
 
 
   1912百年追忆摄影大赛将于11月30日截稿,这个由扬子晚报与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以及南京一九一二集团共同主办的摄影大赛开赛以来,目前已经吸引了一千多幅精彩的摄影作品,之前几期刊登的一些老照片也受到了读者广泛的关注,有读者在老照片中发现熟悉的身影的,也有一些被遗忘的事件勾起读者回忆发表感慨的,更有出版社专门找到扬子晚报,要求将这些照片汇集出书的。
 
   本周刊登的照片每一幅更是精彩,《新华日报》退休老记者王广林老师看到征稿启事后,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照片给我们投稿,一幅幅六七十年代的新闻照片,让我们这些比照片年龄还要小的新记者们大开眼界。王广林老师1968年1月进入新华日报摄影组,那一年他只有22岁,很少摸过相机的他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一直到60岁退休,38年里,他就这样一直默默的奋战在新闻第一线,拍摄了无数的新闻照片。王广林老师告诉我们,刚分配进报社的时候,他用上了一台苏联产的基辅相机,后来慢慢用上了德国产禄来以及哈苏相机。从不会拍照到慢慢找到感觉独立发稿,他只用了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那时候发稿,不仅仅要会拍照,还要会暗房,自己冲胶卷,印照片成了每一个采访之后的必备工作。一张照片从拍摄到成为照片,最少都要几个小时,工作量非常大,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段的经历仍然回味无穷,绝非如今用数码相机所拍即所得能体会到的。
 
   参赛作品中,其中一幅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的画面,是利用高角度俯拍,前景的车队和背景的大桥整齐排列,很见功力。但大桥并没有这么高的角度,是从哪里拍的呢?王老师告诉我们,通车那一天,他是站在一座大约七八米高的木质梯子上拍下的这幅画面。梯子很高,很晃,五六个记者就这么高高低低的站在梯子上,当车队经过的瞬间,他成功的记录下了这一幅经典的画面。
 
  另外一幅作品航拍南京也是1968年拍摄的,据王广林老师回忆,当时他接到了一项任务,要去江都拍摄水利工程,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一架安2飞机,返航时路过南京的时候,按照原定计划要在南京上空环绕一圈,在新街口上空的时候,他拍下了这一幅画面,画面中的南京都是平房,没有一幢高楼,对比如今的高楼林立,新街口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本次大赛将于30日截稿,刊登了很多老照片,于是有不少读者询问,是不是只需要老照片,不需要新照片?其实我们欢迎任何时候在南京拍摄的,哪怕您昨天刚刚拍摄的画面也都可以来参赛,不仅如此,本次大赛不限主题,不管是风光、人物还是纪实都欢迎您给我们投稿。还有几天了,抓紧时间给我们投稿吧。
Top